对许多长年照顾失能人士的家庭成员来说,“休息”可能是一种奢望,外人很难理解他们身体和心理承受的压力。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底开始,增城区石滩镇公共服务办公室(大德社工)就联合多方资源,为此类特殊困难家庭提供“喘息服务”,既让家属喘口气,也让失能人士康复得更好。
目前,该项目更组建起了一支爱心团队,召集热心志愿者参与服务,填补项目服务的空白,给予这样的家庭更多的关爱。
石滩镇三江社区有两户典型特殊家庭:一户是39岁的姚姨,日复一日独自照料肢体残障的儿子小军(化名);另外一户则是50岁的单伯,长年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儿小玲(化名)。上门探访初期,社工的注意力都在失能人士身上,然而随着了解的深入,社工发现家属姚姨和单伯长年照顾病人,很少出行,与人交流少之又少,再加上长期面对病患的痛苦和消极情绪,身心健康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丈夫长期在外工作,家人也不理解我,每天照顾儿子累得不行,也没人分担。”说起自己的家境,姚姨悲从中来。而长年照顾女儿小玲的单伯每个月都要前往位于从化区的精神疾病治疗医院替女儿取药,来回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对于身体不太好的单伯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针对这一现象,石滩镇公共服务办公室(大德社工)于去年底推出“喘息服务”,通过为失能人士提供免费上门服务,让长期照顾病人的家属能在“全年无休”中获得休息的机会。去年底,姚姨在社工的介绍下了解到这项“喘息服务”,并同意参与项目。在社工和志愿者的悉心引导下,由于自身残疾感到自卑,长期待在家里不肯见人的小军第一次走出家门,在一旁看着的姚姨也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之前无论我怎么劝说,他都不肯出门,还经常发脾气。社工和志愿者来帮忙后,儿子也慢慢开始学会接纳别人,我的压力也没那么大了。”姚姨说。
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石滩镇公共服务办公室(大德社工)还积极联动辖区资源,链接到三江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满足失能人士对专业医疗资源的需求,项目服务内容逐步扩充至上门代换尿管、量血压、理发、代取药、情感陪伴、上门送药(三江医院家庭病床服务)五大类。同时,接受上门“喘息服务”的家庭也从一开始的两家增加至目前的六家,涵盖了残疾人家庭、高龄老人家庭等。
据石滩镇公共服务办公室(大德社工)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喘息服务”项目已组建起一支爱心团队,由社工牵头,在社区内召集热心志愿者,经过相关培训后,提供临时照顾失能人士的服务,给失能人士及其家属一个支持。
【南方+记者】朱伟良
【通讯员】增宣
【增城区融媒体中心】陈惠瑜
【作者】 朱伟良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