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宣讲好华侨家国情怀,弘扬南侨机工精神,近日,由中共西山区委统战部 、西山区侨联主办,南侨机工学会协办的“晓史知侨情 悦声颂侨心”演讲朗诵比赛在昆明市西山区春雨路937文创园滇缅公路体验馆小剧场举行。
一段不容遗忘的历史
“家虽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虽在救国建国的大事业中,我的力量简直是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在参赛选手余慧的朗诵中,南侨机工白雪娇的《一封家书》拉开了决赛的序幕,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重要港口和对外交通要道基本沦陷。1938年新修建的滇缅公路成为当时中国和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国际通道。1939年,在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白雪娇等3000余名南洋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成为滇缅公路上的汽车驾驶、修理人员,为国抢运了45万吨物资,为祖国抗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特殊的华侨群体,被称作南侨机工。
在全长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上,南侨机工日夜兼程抢运抗战急需物资,战争的炮火和艰险的环境让半数以上南侨机工牺牲在了滇缅公路沿线,他们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南侨机工”是抗战时期南洋华侨大力支持祖国的重要事件,是近代以来海外华侨集体拯救祖国的伟大行动之一。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民族英雄不容遗忘,在12名参赛选手声情并茂的讲述中,南侨机工的故事在剧场中久久回荡,台下观众深受感动和鼓舞。
一份薪火相传的精神
“再会吧南洋,你海波绿海云长,你是我的第二故乡……再会吧南洋,你不见尸横的长白山,血流的黑龙江,这是中华民族的存亡。再会吧南洋,我们要去争取一线光明的希望!”参赛选手黄镟依朗诵的《告别南洋》诉说出了南侨机工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80余年前,身在南洋的华侨们放弃了海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奔赴国难,在伟大的中华民族抗战历史中书写了恢宏的一笔,南侨机工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了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这种家国情怀在许多身处海外的同胞身上同样得到传承发扬。正如参赛作品《请别忘记疫情“上半场”那些心系祖国的海外留学生》中所提到的那样,在疫情发生后,众多身在海外的中国留学人员凭一颗赤子之心,一片家国桑梓之情,尽己所能,想方设法为祖国捐款捐物,成为疫情关键时期为祖国分忧的重要力量。
一群讲述南侨机工故事的人
南侨机工后人陈达娅既是滇缅公路体验馆的馆长,也是南侨机工合唱团的团长,还是南侨机工学会的会长、情景组歌《南侨颂》的创作者。对南侨机工这一特殊群体,她有着十分深切的感情。多年以来,陈达娅一直致力于诉说南侨机工的历史,推动成立了云南南侨机工学会,与昆明春雨937工业遗产文化街区合作建成滇缅公路体验馆,组建了南侨机工合唱团……
赛场里,陈达娅说道:“20多年前,无意中走进滇缅公路,这段侨的历史拽着我。所以,一路走来,努力坚持,有了今天这么多人来讲述侨心侨情。今天,用侨心侨情来讲述一段历史,一种精神,更彰显的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我们要继续坚持。”
参加此次“晓史知侨情 悦声颂侨心”演讲朗诵比赛的参赛人员,大多来自南侨机工合唱团,他们中许多人还担任着滇缅公路体验馆的义务讲解员,且这些为大众讲述南侨机工故事的人均为退休后自发参与进来的,不论是在学会还是在体验馆、合唱团,总有他们默默奉献的身影。
参赛选手、南侨机工合唱团团员、滇缅公路义务讲解员向荣在比赛中朗诵了自己的作品《每当我站在南侨机工英雄墙前》。朗诵时,她饱含热泪,几度哽咽。从加入南侨机工合唱团后,她对这些曾经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先辈的崇敬之情与日俱增,在对南侨机工归国抗战历史不断深入地了解中,更加激发出了她要唱好《南侨颂》、讲述好南侨机工故事、发扬好南侨机工精神的决心。
(实习记者 钟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