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鑫讯新闻网资讯网!
鑫讯新闻网>综合资讯> 积木家装修远城店过年的故事女儿接她去过年

积木家装修远城店过年的故事女儿接她去过年

时间:2024-11-28 浏览量:

刚吃过晚饭,72岁的范大娘就走进了孟远帆家门:

“笑笑妈,明天集市还开集不?”

“按这两年的规矩来说,应该头半晌还会开门的。有事么大婶?”

“笑笑爸还去赶集么?赶集的话,给我捎与斤肉,青菜看么着给捎几样……”

“大婶,前几天你家我姐不是来给你送年了么,怎么,她没说接你去他们家去过年呀?”

“说了,我没答应。”

“你还在等着我哥回来?”

“是啊,等着,今年已经是第16年了。也不在乎再多等这一回。

万一,万一他要是回来了,看见家里一个人都没有,该多伤心呀?”

范大娘把二百块钱放在了桌上,步履蹒跚的走了,今年她似乎又苍老了很多,背躬了起来。

远帆媳妇望着她渐渐远去的背影,长叹了一口气:“天天就这么盼着,这16年啊,多少个日日夜夜,她得有多大的毅力熬下来呀?

那个人还能在这个世界上吗?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范大妈日日夜夜等着的那个人是她的儿子,叫孟远城,失踪的那年34岁。

那个时候远帆和媳妇艾红还没有结婚。

所以关于孟远程的事情,艾红都是从远帆和邻家婶子大娘嘴里听来了。

远城是个哑巴,长得却特别的好看,邻家婶子说,如果给他扎个小辫换上红衣服,满撵得上电视剧《孝庄秘史》里的那个大玉儿那么迷人:

“那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就像会说话一样,让人看着,从心底就觉得喜欢,只可惜,是个哑巴。

这也应了那一句老话,人呀,没有十全十美的,老天爷总会让任何人都有那么一点遗憾……”

哑巴远城不只长得好,还手巧,学什么东西看一眼就会。

村东头的二大爷会木工,远城十一二岁的时候,最爱去他家玩。

二大爷给别人家打家具,他就在一边看。木材上剔下来的边角料,他自己琢磨着,变成了手枪、积木、小水车,孩子们跟在他身后抢着要。

他不吝啬,谁要也给。

还给村头大榆树下乘凉的爷爷奶奶们做那种矮脚带靠背的小马扎,老人坐着既稳当又舒服。

二大爷看着他折腾,也不嫌弃他,还耐心地教他使用刨子凿子锯子。

二大爷说,老天爷对远城这个孩子不公平,既然让他不能说话,总得让他有一个傍身的手艺,即使以后父母没了,他也能够挣出一口饭吃。

远城很快学会了二大爷的所有手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木材打成的家具逐步被家具厂里的胶合板制品代替。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买成品家具,二大爷也逐渐失去了养家糊口的工作。

木匠这一门手艺逐步的在农村也淘汰了。

可远城会琢磨,农村人离不开的是镢头笆子扬场锨,既然要用这些工具,就离不开锨把镢头把锄头把。

他带着斧头上了山,山上有许多洋槐树,这种树长得慢,木质硬,是做农具杆把的首选。

他把枝杆挺拔的洋槐放倒,截成一段一段的,然后扛回家,用锯子划开,做成农具杆把,同时还做了一些马扎,让父亲上街去卖,换成钱贴补家用。

可是没做几天,就被林场里的人追到家里去了,说他涉嫌偷盗树木,不但要没收他的那些东西,还要罚款拘留。

多亏全村人出面替他求情,林场的领导也可怜他是个残疾人,没有对他进行处罚,只是警告他以后再也不能上山伐树了。

远城失去了用武之地,那一段时间整天在村子里转悠,无精打采的。

后来村里有一个专门跟着木材贩子伐木头的人,远城叫他三叔,他跟远城说,让他去跟木材贩子买洋槐木:

“咱们这个地方不止林场里有这种木头,村子院落中很多栽这种树的,树太大了,影响采光了,或者影响盖房子的时候他们就会卖。

都是按卖柴火的价钱买来的,也不是多么很贵,你去从他们手里买过来,虽然多花了些钱,可是用的安心……”

远城就让父亲跟着三叔去泥木材贩子买木头,他依然在家里做东西卖。

逐渐的这成了他们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远城还有一个姐姐,她出嫁的时候远城专门去了一趟木器厂,大衣橱高低柜实木沙发,他从木器厂回来后琢磨了三天,依葫芦画瓢给姐姐打了一个全套,惊呆了全村人。

后来又有人请他做家具,他都给拒绝了。因为做这东西费时费力了,拿钱多了觉得不好意思,拿钱少了又亏本。

他依然做马扎,做镢头锨把,做成以后让父亲去街上买。

那一天,是相邻乡镇上的山会集,春三月,也许各种农具杆把卖得最好的时候。

一大早,父亲就把成品放到了手扶车上走了,去得早了,也能占个好位置。

等到吃饭的时候远城才发现父亲装零钱的钱包没有拿。

他跟母亲打了声招呼,骑上自行车去给父亲送钱包,谁知道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到底去了哪里……

“他去了集上一直没回来,他妈妈还以为他在鸡市场给父亲帮忙呢,结果到了下午他爸也回来了,才知道,他给他爸放下钱包就走了。

后来报了警,也一直没有找到什么消息。有人说他在路上可能被车撞了,肇事逃逸的人把他拉到别的地方丢了。

也有人说他可能是迷路了,越走越远,找不到回来的方向了。

甚至还有人说他是被人贩子拐走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

他爸因为他的走失,伤心过度,没过几个月就离开了人世。

家里只留下了你范大婶一个人,后来的事情呀,你都知道了……”

邻家婶子跟艾红说这些事情的时候,一脸的同情:“就可怜了你婶子,哪里也不去,就守在老宅,她说不一定哪一天她的远城就能回来了呢!”

这个艾红知道,她结婚的时候是远城丢了的第三年,范大婶也已经近60多岁了。

大婶的女儿想把她接去养老,她不去,她说她不在家,万一儿子回来了找不到他们了怎么办?

闺女知道弟弟的走失一直是母亲心头的结,也就不再强求她。

可每年过春节的时候,她总会劝母亲跟着她一起过节。

看着别人家团团圆圆欢声笑语的,她不敢想象母亲对一个人对着空落落的院子,这个年会怎么过?

可是范大婶从没同意过:“我走了,你弟万一回来了找不到人,该有多失望啊……”

“哪有那么巧的事啊?”

“过年,是团圆的时候啊……”

因为只有失望的走了,她也有自己的家人,还有瘫痪在床上的婆婆需要照料。

即便是想要照顾母亲,也是有心无力。

范大婶从前年的时候开始腰腿疼,走路有些费力,以前从不求人的她拗不过岁月的侵蚀,有许多时候便会麻烦艾红和远帆替她捎带一些东西。

远帆两个人从不推拖,他们对这个老人,是同情的成分多一些,还是尊重的成分多一些,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

反正,这个老人挺难的,能帮就多帮她一点吧。

远帆从外面回来的时候,艾红正对着手里的那二百块钱发呆。

“这钱谁给你的?天上掉馅饼把你砸愣了,发什么呆呢!”

“啊,这是范大婶给送过来的,让你明天给她买点肉买点菜。

远帆,我是这么想的,要不明天让大婶在咱们家过年吧?

也不过是多双筷子多个碗的事,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挺可怜的……”

“是啊,16年,她等了远城哥整整16年了,也许她的心里明白,远城哥是回不来了,可是如果没了这个念想,她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活下去。

明天你多准备个菜,我和孩子去叫她……”

时代汽车投稿

文理导航期刊

中国集体经济期刊

青年文学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