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鑫讯新闻网资讯网!
鑫讯新闻网>综合资讯> 古语装修家怎么说黄宏地公房海南岛内的风情

古语装修家怎么说黄宏地公房海南岛内的风情

时间:2024-11-28 浏览量:

海口话里的厕所叫公房,见网上有个帖子,好事者说公应叫恭,是出恭的恭,古汉语里的东西。其实这和古汉语没关系,海口话要说全了叫屎公房,省去屎字,只叫公房,文明一些。

三角池

说古汉语时,厕所还没诞生,老百姓没有,皇帝住的地方也没有。有人在书里写过,故宫原先没有厕所,厕所是以后才建的。皇帝用的是马桶,黄花梨木做的马桶。桶底铺上炒焦了的枣儿,屎砸下去,枣儿轻,会转圈,屎就沉到底下,焦枣又香,拉什么味儿的都能遮住,宫里单有太监管把桶抬出去。至于那些三宫六院,文武百官,当然也用的马桶,只是不知道有没有焦枣。

说现代汉语了,开始好像也没有,看包天笑的书就知道。包天笑是现代鸳鸯胡蝶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江苏吴县人。他的回忆录里写到马桶:旅馆没厕所,外出时,旅馆也不备此物,务须贵客自理,于是行李中不能不有此一物了。不但马桶,有些常出门旅行的老先生,还要带夜壶箱,苏州出品的夜壶箱,做得很为考究,方方的像一只小书箱,中置青花瓷的夜静更深壶,上有一抽斗,可放笔墨信笺之类。箱门上还刻了字,有一位老先生的夜壶箱上,刻了一句古人诗:诗清都为饮茶多。包天笑问何解,老先生笑道,诗字不与尿字同音吗。

海口居民,传统里也是用马桶,放在屋子的一个角落,一般都置于门后。关门出去,开门进来,门扇挡住了,眼不见为净。早上的第一件事,便是倒粪,海口人叫倒咸。有倒就有收的,收咸属于清管处的工作范围,早早就有人来收咸了,用牛拉的车,车上放着一长形的椭圆的大木桶,也有挑着收的,那大都是郊区的菜农,收回去做自家菜地的肥料。常有这种情况,有时收粪的咸桶漏了,或是不小心撒在马路上,一地的秽气熏天,市民们亦是见惯不惊,会小心翼翼地捂着鼻子绕道过去。

那时,住海口而能早起的人,一定看得到,大街小巷,家家门前,一个个咸桶,挨次排列,形式各异,其中不乏做得精致的,不外也是在桶面上雕些梅兰竹菊,八仙过海,王母娘娘祝寿之类的,但还是以朴拙实用为主。一字排开,队列整齐,高高低低的跌宕过去,也是一种气势。马桶多是南洋进口的黑盐石盐木做的,好些的还有花梨,木质好,不怕咸,沤不烂。

这种马桶已经绝迹很久,久得成了文物。当年琼海文联的主席老冯知我闲里会收藏些旧铜铁锡,破碗烂碟,有天,他附着耳朵神秘地对我说,送你一样东西,别对别人说。不久,他给我端来一个马桶,比平常的小,好像是小孩用的,仔细端详,海南的黄花梨,黄铜镶的,太阳底下铮亮,底下还刻有工匠的名字,民国初年的东西。老冯,人老实,文字好,特点是凡事爱作神秘状。

有厕所以后就不用马桶了。海口很早就有厕所了,早到什么时候,没人考证过,是民国初期还是后期?反正不会是解放后发明的,要不早叫人民厕所了。我小时候住的得胜沙129号,是骑楼里的房子,有天井,楼上楼下凑足了二百多平米吧,却住了十多户人家,就一个厕所,一个蹲坑,男女不分,人多了,一个轮回,没有两个小时是完不成的。好在那时得胜沙路还有两间公厕,从我住的地方出去,紧走五分钟便能到达,在一条小巷的尽头,是用砖头搭的,很简陋,却也能解决实际问题。再过去工人医院的后边,亦有一间,规模大些,有一排蹲坑,且大小便还能分开,也分男女,只要不赶早晚,错开时间,都可以从容如厕的。

得胜沙

方圆五条马路里,公厕并不多,但都有,能数得出来的,新华北路到老百货公司的后边有一间,解放东路和平电影院对面的巷子里亦有一间,公厕不远便是一家颇有名气的海南粉排档,虽说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但人有想像,想着想着就会百味杂陈百感交集起来的。博爱路北门井和四牌楼中间有一条巷,巷里亦有一间公厕,旁边挨着土地庙,终日香火不断,厕所被烟雾缭绕得面目不清,不熟悉的人,不会轻易找到。

海口最著名的公厕要数东西湖那间了,好像建于六十年代初,很有规模,也有气派,石米批墙,马赛克地板,瓦是琉璃瓦,进进出出的人也多,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一天早上,天还没亮,倒咸的女工进去,见有人在梁上晃荡,便吓得在湖边抱头大哭,惊动了一帮人,拥进去七手八脚解下来,早没气了,有识得的说,是黑痣。黑痣是打篮球的,在国家队里打过,后来退役回海口,常穿条印着中国两字的背心在街上逛荡,大家见了都指指点点的认得。黑痣也算得是个球星,哪场球赛上的一个漂亮的过人或扣球动作,隔天便能成为老爸茶坊里的说料。他在老海口的名气,类似现在在美国的乔丹呢。听说是有什么事,给造反派关了一下,想不开,偷跑出来自杀了。这座公厕现在还在,装修成了两层,楼上卖茶艺,楼下仍是厕所,上面可吃,下面可放,也算是兼收并蓄了。

有一位同事,有名的摄影家,因为顺路,常拐进去喝茶。我有时打他电话,问在哪,他说在公厕,问干什么,说是喝茶。我说:在公房喝茶啊!他会接着大笑起来。又记:媒体曾呼吁建公厕的事,前些日子,报纸说市政府可望在今年内建成十座,还说是要满足海口的需要还需再建一百座。公厕多了,对老百姓来说应该是个福音,出门七件事,每一件都要归到这一件上来的。

黄宏地海南文昌人。著名散文家。现任《海南日报》文艺副刊部主任,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菩提本无树》、《人在天涯》,散文《石福》、《树根集市记》、《小米》等。《树根集市记》获上海市1985年-1986年《萌芽》文学创作奖,《小米》获海南省首届文学创作奖。2008年发表散文集《集合在南海边》。黄宏地作品大多描述海南岛内的文化风情,文笔的独到老练,作品所表达的人生体验和个性气质,文风慎密、纯净、灵动而又宽舒,给人一种特别的美感。

作家天地期刊官网

全科口腔医学期刊

区域治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