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笋不成春。清明过后,正是出笋好时节。笋是竹的嫩茎,脆嫩清香,滋味鲜美。旺苍县九龙镇依靠海拔高、日照长、土质优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23年新栽笋用竹400亩,管护笋用竹2000亩,成为富民支柱产业。
春雨足,鲜笋出。眼下,旺苍县九龙镇印斗村竹笋迎来了第一次采收期,巍峨翠绿的“竹海”里,鲜笋破土飘香,长势喜人,笋农们忙活着挖笋,一派蓬勃生机的春日景象。
“沿着长势刨开表面土层,找到笋根,一挖一折,这就出来了。”竹林里人头攒动,笋农们凭借着娴熟的挖笋技术,三两下功夫背篓就被装得满满当当,随后一棵棵鲜嫩竹笋由笋农运到工厂,进行剥壳、蒸煮、摊凉、切片、烘干等系列工序,最大限度地保存住春山的鲜美味。
“我种了5亩竹林,这次收获了1000斤,鲜笋一斤能卖10元,干笋60元一斤,平日里在竹林里管护和采收也有务工费,收入相当可观。”印斗村笋农李俊龙难掩心中的喜悦。发展笋用竹这些年来,带动了上百名村民就近就业,村民们的生活水平节节拔高,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九龙镇立足竹资源,做好竹文章。在组织方式和创新改造上,探索“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民以土地资源入股旺苍县绿韵笋用竹专业合作社,建设冷藏库2个,容量300吨,共计投资170万元,加工后的鲜笋和笋干由专合社统购统销,减少个户风险;改造低效竹林2000余亩,不断壮大竹资源总量,笋用竹产量由60斤/亩提高到100斤/亩,丰产期亩产量可达200斤。在农技推广和人才储备方面,积极邀请县林业局、农业局专家,举办竹产业发展高质量培训,传授竹林培育、良种繁育等关键实用技术,带领团队深入笋用竹园林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向笋农面对面讲解竹林留母更新、竹笋丰产等抚育管理技术,提升农技人员和笋农的竹林经营水平。
在品牌建设上,培育“林菌”“林药”和“林禽”等林下生态种养殖规模600余亩,合作社及种植大户带动近200户贫困户发展笋用竹,推动竹业增效、竹农致富。同时,以“百合花观赏季”暨文化旅游节为契机,串点连线打响竹品牌。
“下一步,将建立电商销售模式,做强‘游竹园、挖竹笋、品笋宴’农旅融合产业链,拓宽百姓增收致富路。”九龙镇印斗村支部书记翟杭周说。
(程洋)
上一篇:深圳珠海旅游团珠海人游珠海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