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鑫讯网资讯网!
鑫讯网>野史秘闻> 纳土归宋发生于什么时候?有何历史影响?

纳土归宋发生于什么时候?有何历史影响?

时间:2023-04-17 浏览量:

纳土归宋发生于什么时候?有何历史影响?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继位,南征北战,统一了北方,而当时东南一隅的吴越国国力强盛,有抗衡之资。吴越国王钱镠(liú)之孙钱弘俶,遵循王祖钱镠"善事中原,维护一统"的家训,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不受大的损失,避免生灵涂炭,做了一次伟大的放弃--取消吴越王位,尊赵氏为帝,舍别归总,将所部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五十五万六百八十户、十一万五千一十六士卒,悉数献给宋朝,促成中华统一。

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纳土归宋。纳土归宋,开创了中国和平统一的先河,当时,长江以南,唯独吴越国治下百姓免于磷青骨白之苦,其庇斯民甚厚。

钱弘俶,生于后唐天成四年(公元929年)八月二十四日,为吴越国第五任国王,在位时间30年。钱弘俶,字文德,系吴越国文穆王钱元瓘第九子。他先后被封为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治所邓州)等,谥忠懿王,墓址在今河南洛阳市孟津县内。

钱弘俶纳土归宋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的原因是先祖的遗训。五代十国时期,钱弘俶的祖父钱镠(liú)一直以善治国,以保境安民为基本国策。甚至在病逝时,也不忘叮嘱后人要量力而行之,要识时务,如果遇到真主便立刻归附。而他的子孙们谨记祖宗的教诲,并没有自大称帝,而是一直尊奉中原为正朔。这是钱俶纳土归宋的第一个原因,因为他要谨遵祖宗的教诲。

第二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钱弘俶不愿意看到吴越百姓为了自己的王位与赵匡胤拼死一战,宁可将个人荣辱与生死置之度外,也要保全百姓,这是超越人性的大义凛然,为吴越地区保存了文化火种,江以南百姓独能免于磷青骨白之苦,其庇斯民甚厚。

影响

钱氏家族枝繁叶茂又硕果累累的原因在于一次伟大的历史放弃--纳土归宋。吴越王钱镠贯彻"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国策,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奖励垦荒,发展农桑。特别是他在统治区内兴修水利,修建钱塘江海堤和沿江的水闸,防止海水回灌,方便船只往来。人称"海龙王"。在位四十年,战争很少,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其后的钱氏三代五王,都在祖上治世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变革,成了五代时期最为富有的国度。赵匡胤吞并所有藩国,统一中原后,就把目光转到了吴越国上。他想挥师南下,统一中国。钱镠的孙子钱弘俶遵循了祖训,带着全族三千余人赶赴开封,面见宋太祖,俯首称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纳土归宋事件。富饶美丽的江南河山,避免了一次血雨腥风的践踏。钱弘俶委曲求全的举措,让赵匡胤轻而易举地实现了统一。钱氏家族也得以保全宗脉,江南百姓更得以免遭战争之苦,这无疑是出于钱镠和钱弘俶的睿智选择,安宁了一方。由北宋编写的《百家姓》第一句就是"赵钱孙李",由于赵氏为帝,所以将"赵"姓排在第一位;将"钱"姓排为第二,都是因为当年的老百姓拥戴钱氏国王为和平统一中国所做的抉择。

吴越国三代五王,尤以开国钱镠、归宋钱弘俶功德卓著。特别是钱弘俶,他不比一般的亡国之君,没有陈叔宝的荒淫,没有李后主的懦弱。但只有他在北宋未发一兵一卒之时,纳土归宋。有如此君王,乃吴越百姓之福。我们习惯于歌颂那些誓与国家共存亡而浴血奋战的英雄们,但这个钱弘俶的功德确实还要大得多。吴越王始终未称帝,一直臣服于当时北方中央政府,从后晋、后汉到后周,只是当时诸朝力量不足以统一。所以吴越归宋不存在民族问题,不能把钱弘俶等同于一般的投降派。历史上没有几个政治人物是主动走下舞台的,即便知道大势已去,也要倾国之力,号召军民以保家卫国之名做殊死之搏。有气节的战死沙场,无气节的做了安乐侯。如不存在民族侵略的前提,这种抗争的实质是利用老百姓的感情捍卫一家之江山。从这个意义上讲,钱弘俶其德大焉,他以钱氏一家之利换取吴越免受生灵涂炭,百姓依然安居乐业,功德不可谓为不厚。

钱氏立国,本因时逢乱世,民不聊生。钱镠为保家园打出了一个吴越国。这位活了八十一岁的国王临终留下遗言:凡中国之君,虽易异姓,宜善事之。要度德量力,而识时务,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圣人云顺天者存。又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由此可见,钱弘俶的选择也是遵循了祖上的遗训。

钱镠之孙钱弘俶纳土归宋,实现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为当时及后世百姓所敬仰。形成钱王文化,赋予临安特色文化资源,不仅是吴越钱氏家族的精神财富,更是临安乃至吴越地区人民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一直以来,临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钱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深度挖掘钱王文化内涵,努力打响钱王文化品牌,在全社会营造出传承钱氏家风、弘扬钱王文化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