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有一国统治者皆为汉人,国王还和唐僧结拜
唐朝统治者,以道家祖师老子李耳为先祖,大兴道教,而佛教衰微。唐僧玄奘为了重振佛教,曾“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非法出境)。走到西域古国高昌时,被热情的高昌国王,一再挽留,希望唐僧能在这个西域佛国弘扬佛法。但唐僧一心西去,对高昌王说“只可骨被王留,识神未必留也(留得住我的人,留不住我的心)”。高昌王只好放唐僧西去,并和唐僧结拜为异性兄弟。因为唐僧是非法出境,高昌王还为他写了通关文牒,开头就写着“法师者是奴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高昌国。
高昌国的名字,来源于当地的地名。前凉时戊己校尉赵贞谋叛,前凉的世祖张骏亲自前往平叛,并在高昌设置了高昌郡(著名西域文物《李柏文书》,就涉及此事)。当时西域中原乱成一片,北凉被北魏击败,部分王族携带残兵,占领了高昌,并建立的高昌大凉政权。高昌太守阚爽败投柔然,10年后,柔然平了大凉,并封阚爽的弟弟阚伯周为高昌王,高昌国算是正式起了头。
阚伯周死后,没有立长子阚首归为君,反而立了小儿子阚义成为王,阚首归如何肯服,最后杀了亲弟弟,谋朝篡位。但是阚首归位子还没坐稳,就被高车国打败,他也下到黄泉去陪弟弟了。高车王把敦煌人张孟明立为了新的高昌王,不过高昌人以汉人居多,对外族扶持的张孟明不感冒,就一起造反,杀了张孟明,并拥立了马儒为自己的国王。
马儒也是汉人,并不想一直留在西域,因为此时西域并不太平,而自己上位属于篡权,心里并不踏实,就想东迁回中原。北魏孝文帝非常欢迎,并安排专人去接他们,但是用心并不纯良,他想让高昌去充当北魏的屏障,去阻挡高车和柔然的冲击,但是高昌人并不想去当炮灰,高昌人在有心人的撺掇下,就借口留恋西域,不想东迁,并把马儒给杀了。马儒的长史麴嘉从一个有心人,坐上了高昌王的位置。
麴嘉作为一个有心人,长袖善舞,在柔然、高车的夹缝中,求得生存。但是西域风云多变,麴嘉也曾试图东迁中原,但是北魏仍然想让高昌,成为自己西边的屏障,麴嘉为首的高昌人,自然无法接受,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不过北魏为了安抚高昌,册封了麴嘉不少官职。而在西域角斗中获胜的柔然,看见高昌背后有北魏支持,没有贸然推翻麴氏政权,高昌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就这样一个面积仅有五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三万余人的西域小国,在麴氏的带领下,竟然存在了一百多年。这与麴氏的灵活手腕和高昌国的特性是分不开的。麴氏在东边一直保持和中原王朝的联系,积极朝贡,对于高车和柔然也始终保持尊重。因为大多数高昌人都是汉族人,他们充分利用高昌附近的优越地理条件,实行均田制,保障了充足的粮食供应。并利用高昌位于南北丝绸古道交汇点的优势,大力发展商业。高昌还在本国,大兴佛教,为自己树立精神支柱,也在西域各国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后来如果不以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也许高昌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