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鑫讯网资讯网!
鑫讯网>野史秘闻> 郑成功的亲弟弟为何会在日本?助兄长成就千秋功业

郑成功的亲弟弟为何会在日本?助兄长成就千秋功业

时间:2023-04-17 浏览量:

郑成功的亲弟弟为何会在日本?助兄长成就千秋功业

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完成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壮举,在后世备受称颂,大文学家郭沫若曾为他题词道“开辟荆榛,千秋功业; 驱除荷虏,一代英雄”,可谓非常中肯。但鲜为人知的是,郑成功之所以能立此奇功,跟一个人的大力资助密切相关,此人,便是他的亲弟弟,永久留居日本生活的田川七左卫门。

田川七左卫门的父亲是郑芝龙,生于福建省南安县一个小吏家庭,因为家中生计艰难,很早便到澳门去投奔做海外贸易的舅父黄程,在与葡萄牙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大量的商业知识,还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礼。数年后,黄程见郑芝龙非常能干,便把他推荐到日本华侨首领、大海商兼大海盗李旦的集团中做事。

郑芝龙是最著名的大海盗兼大海商

李旦虽然事业做得很大,但无儿无女,因为欣赏郑芝龙的才能和见识,便将他收为义子,并把大部分资产和船只赠送给他,后者由此成为富商巨贾和海盗集团的新首领。郑芝龙接替李旦的事业后,在日本的影响力大增,不仅各藩的大名们拼命地巴结他,就连幕府将军都对他青睐有加。

当时,平户藩是日本对外贸易的中心,郑芝龙因为发展业务的需要,便在此定居数年时间。为了拉拢郑芝龙,当地大名松浦氏不仅赐地建宅,还把家臣田川昱皇的养女田川松嫁与他为妻,时在天启三年(1623年)。郑芝龙与田川松异常恩爱,婚后4年时间里连得两子,即长子郑成功(1624年生)和次子田川七左卫门(1626年生)。

郑成功是郑芝龙的长子,生在日本

因为业务发展的需要,郑芝龙不久后转到台湾发展,并通过与荷兰人的合作,迅速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东南亚之间的“超级”大海盗兼大海商,并在崇祯元年(1628年)底接受明朝的招安。郑芝龙归降朝廷后,便准备把妻子和两个孩子接回老家,结果遭到德川幕府的阻扰,最终只有郑成功得以回归大陆。

德川幕府之所以阻挠田川松携子出国,无非是为了将他们作为人质,以此来跟郑芝龙做交易,继续获取后者的资助。所以在之后的十余年时间里,田川松便只能带着次子在日本生活,继续苦等着回到中国的机会,而此时郑芝龙为了向幕府表明诚意,便同意将次子过继给田川家,而没有让他姓郑。

田川松跟郑芝龙很恩爱,并生下两子

郑芝龙归降明朝后,不仅官越做越大,而且借助于官方身份拓展海上事业,最终竟扩张为拥有超过3000艘大小船只、兵力超20万的庞大海上集团。等到南明建立后,弘光帝为了拉拢郑芝龙,便任命他为福建总兵,封南安伯,负责全闽的防务和抗清事宜。

等到弘光帝败死后,郑芝龙又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隆武帝),并因此进封为南安侯,负责南明所有军务,一时间权顷朝野。郑芝龙成为南明头号人物后,便再次向德川幕府提出请求,准备把妻子、次子接回大陆。这次幕府虽然立场有所松动,但也只是勉强同意让田川松回到中国,依然不肯放走田川七左卫门。

田川七左卫门留居日本,经常帮助郑成功

等到母子分别的那一刻,田川松抱着儿子悲泣不止,并叮嘱他道“呜呼,吾终舍儿矣!吾怜儿父及儿兄,亦怜儿,当岁以金若干托商船寄儿。呜呼,吾终舍儿矣!虽然,儿勿忘儿父及儿兄,又勿忘今儿母所去之中国”(见清朝学者郑亦邹著《郑成功传》)。就这样,田川松与田川七左卫门洒泪而别,时在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秋,当时后者年方19岁。

田川七左卫门既然不能回国跟父母、兄长相聚,便在日本做起了郑氏集团的代表,帮助父亲打理海上贸易事务。等到郑芝龙投降清朝后,郑成功与其父决裂,并继承家族庞大的产业。而田川七左卫门也凭借着过人的运营能力,帮助兄长积累起巨额财富,并源源不断输送给郑成功,资助他从事抗清兴明的大事业。

郑芝龙不听家人劝告,降清后却被杀

郑芝龙虽然降清,但因为没有利用价值,最终被清廷处决,而留在家乡的亲人也遭遇清军的大屠杀。田川松被俘后因不愿受辱,便毅然剖腹自尽,时在隆武二年(1646年)。母亲遇难的消息传至日本后,田川七左卫门椎心泣血,并向幕府提出陈请,希望“赴明戮力成功,灭清以报仇”(引文同上),但却横遭拒绝。

田川七左卫门对幕府的禁令无计可施,而此时郑成功因为抗清的需要,也劝告弟弟能留在日本,继续帮助他筹措战争经费。田川七左卫门遵从兄长的告诫,便留在日本继续经营对外贸易,不断输送人力、物资以供应兄长。郑成功之所以能完成收复、经营台湾的千秋功业,来自田川七左卫门的大力资助功不可没。

郑成功能收复台湾,田川七左卫门功劳大

南明永历十二年(1662年),郑成功在收复台湾的次年便暴病而死,田川七左卫门闻讯后悲痛不已。31年后,田川七左卫门病逝于日本,终年70岁。田川七左卫门死后,子孙们继续从事对外贸易,并且从儿子郑道周开始,又恢复姓郑,直到第十一世孙时,才改姓为“福住”。时至今日,田川七左卫门的后代还经常到中国大陆祭祖,真可谓“饮水思源,不忘根本”。